唐朝笏板实物照片

唐朝笏板实物照片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唐朝笏板实物照片的一些知识点,和唐朝官员朝拜的时候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块长条板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上朝时候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
  2. 唐朝官员朝拜的时候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块长条板
  3. 仙笏是什么

[One]、古代上朝时候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

〖One〗、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

〖Two〗、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Three〗、《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Four〗、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Five〗、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Two]、唐朝官员朝拜的时候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块长条板

〖One〗、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Two〗、《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Three〗、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Four〗、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Three]、仙笏是什么

〖One〗、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Two〗、《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Three〗、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

〖Four〗、职务繁杂的官员估计不止一块笏。《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唐玄宗时,张九龄为相,因为年老体弱,搢笏于腰带后,跨上骑乘时很困难,于是便找人裁制了一个放笏板的布袋,称“笏囊”,让随从拿着,跟着他去上朝。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笏板实物照片和唐朝官员朝拜的时候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块长条板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x2rHCgaWBw.html